pg电子新闻中心
收益整体稳健但消费热情不足?养老理财亟待谋新路园林景观设计公司
养老金融是国家金融发展的重点工作,近年来政策层面支持步伐加快。在政策及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布局养老金融业务,不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2024年,南都·湾财社启动以“开启银龄新生活·广东金融有担当”为主题的大湾区养老金融素养系列策划。围绕本次主题,南都·湾财社开展了养老金融消费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3%受访者了解过养老理财产品,仅9%受访者购买过养老理财。
2021年8月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以来,养老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稳健,但缺乏了解,害怕条款有“坑”和亏损等均成为部分受访者购买养老理财的障碍。若需进一步增进消费者了解和信任,养老理财产品在信息披露渠道建设等方面仍待完善。
2021年8月21日,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工作启动。工银、建信、招银和光大四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在4个城市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2022年2月21日,银保监会发布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至“十地十机构”+贝莱德建信理财。
近几年,培育养老理财市场的政策接连发布,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但消费者普及度依旧不高。
南都·湾财社养老金融消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3%的受访者了解过养老理财产品,23%的受访者表示可能会购买养老理财产品,结果只有9%的受访者购买过养老理财产品。
养老理财产品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整个理财市场中规模占比较小,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下更是微弱。
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24年5月28日,共有1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了养老理财产品,存续产品数80只,存续产品规模1940亿,相较当前近30万亿的理财市场园林景观设计公司、超4万只理财产品体量而言,养老理财占比不到1%。
其中,工银、建信、中银、农银、中邮和交银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数为19、13、8、6、5、5只,存续规模为157、334、355、155、95、38亿;光大、兴银、招银三家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数为10、9、5只,存续规模为111、420、270亿。
养老理财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下消费更低。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截至 2023 年末,共有6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了23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累计销售金额超过19亿,仅占个人养老金账户缴存规模6.8%,在四大养老金融产品中排名第三。
收益和风险是受访者关注养老金融产品的重点。“业绩吸引力不够,收益率偏低”,“基金、理财类产品波动明显,害怕亏损”,上述调查结果显示,25%%和17%的受访者表示业绩波动、收益率影响了他们购买养老金融产品决策。
普益标准研究员刘瑛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个人养老理财产品易受到市场环境、宏观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收益波动。而养老投资又是长期投资,投资者对未来市场波动存在一定担忧,导致在选择理财产品保持谨慎态度。
十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整体实现了正收益。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24年5月28日,六大国有行+三家股份行+一家中外合资理财子公司共存续80只养老理财产品。
从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来看,十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为3.54%。
贝莱德建信理财、交银理财和农银理财旗下养老理财产品以平均4.35%、4.35%、4.06%位列前三,中邮理财园林景观设计公司、中银理财、光大理财、建信理财以平均3.98%园林景观设计公司、3.66%、3.57%、3.15%位居中游,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工银理财以平均2.93%、2.82%、2.49%位于最后梯队。
今年以来,养老理财产品均实现了超历史平均收益。十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养老理财产品今年以来平均年化收益为5.63%,较历史平均年化收益提升2.1个百分点。
对比同样净值化运行的个人养老基金,个人养老理财收益率整体稳健。据申万宏源分析师孙冀齐统计,截至5月17日,187款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位于-20.0%至84.3%区间,波动较大。
但也需要看到,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部分养老理财消费者可能会出现阶段性亏损。
据招商证券统计,2023年19只(此外 4 只产品于2023年底成立,2023年无业绩)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最大回撤在-0.11%至-3.11%之间,平均最大回撤-0.55%。如果有消费者在个别养老理财产品净值高点买入,可能会在某阶段出现最大幅度超3%的亏损。
上海农商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姚惟佳等人表示,在资产配置上,养老理财产品一般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并灵活配置不同比例的权益资产,在严控风险波动的前提下,增强收益灵活性。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个人养老金理财均为中低风险产品,多采用“固收+”策略,长期投资风格明显。
截至2024年5月28日,存续的23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中,仅有3只为偏债型混合类产品(R3,中等风险);其余20只均为“固收+”类产品,1只为纯债类产品(多为中低风险R2、个别为 R3)。
其中,21只产品为最小持有期型产品,2只为定期开放式产品,运作周期在1年-5年不等,业绩基准在2.7%-6.15%之间, 业绩基准高低与封闭期长度正相关。
专家认为,在过去的“大缓和”时代,全球养老金投资以追求收益为主要目标,风险偏好不断上升;当前进入“高波动”时代后,资产安全的重要性大幅上升,主要国家养老金资产配置转向高安全资产。
在养老资金投资中,形成以股债为核心的、资产品类尽可能做齐做全的资产配置模式,提高股债配置动态组合以及另类资产配置在产品中的应用,有利于收益性与稳定性的平衡,化解股债平衡失效时的配置困境。
缺乏了解,造成部分受访者对养老理财等养老金融产品不信任、选择困难。参与上述问卷调查的受访者中,29%的受访者表示担心产品条款有“坑”或对产品缺乏了解,这成为了制约受访者购买养老理财等金融产品的最高两个选项。
消费者对养老理财产品的了解和信任首先建立在产品信息披露完整、准确、及时和易获得等基础上。作为大资管时代的重要一员,在信息披露合规性方面,养老理财已经建立了成体系的制度框架,有明确的披露标准和要求。
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为例,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当前六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23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在信息披露方面基本达到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等政策要求。
大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均设有网站,消费者可以查询该理财公司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完整的历史公告,但消费者想获得其他理财公司类似产品的报告,难度会变大。目前养老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没有统一、完整的端口,需要分散到各理财公司或代销渠道寻觅。
中国理财网是经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信息集中披露门户网站。南都·湾财社记者查询发现,消费者在中国理财网上均能查询到23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基本的要素信息,且产品页面上设有公告栏目,但历史公告并不完整。
《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规定,银行理财子公司信息披露需遵循《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中理财产品信披要求,包括披露销售文件、发行公告、定期报告、到期公告、重大事项和临时信息等。
其中,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当在每个季度结束之日起15日内、上半年结束之日起60日内、每年结束之日起90日内,编制完成理财产品的季度、半年和年度报告等定期报告。
理财产品成立不足90日或者剩余存续期不超过90日的,商业银行可以不编制理财产品当期的季度、半年和年度报告。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要求,试点养老理财公司需要遵守上述文件信披制度。不同产品运行情况各异,但当前23只个人养老理财产品基本满足披露条件的包括销售文件、发行公告和定期报告。
南都·湾财社记者查询发现,剔除2023年12月28/29日成立的3只产品,成立时间可能不足90日;剩下21只满足披露定期公告要求的产品中,仅农银、中银、中邮和贝莱德建信理财发行的个人养老金理财在中国理财网上公布了定期报告;工银、建信理财旗下2023年12月前发的产品均未披露定期报告。
此外,仅中银理财发行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在中国理财网上披露了销售文件,农银、中邮部分产品未披露,工银、建信理财同样全部产品未披露销售文件;发行公告方面,23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全部均未在中国理财网上披露。
据了解,银行APP是当前一般消费者使用频率更高、更易触达的养老理财信息渠道,也是一般消费者购买养老理财产品的主要通道,但其在个人养老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上依旧参差不齐。
销售文件、定期报告作为养老理财产品基本要素和投资状况等介绍公告,是消费者重点关注内容。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在参与养老理财试点的六家国有行+四家股份行银行理财子公司母行APP中,均公布了代销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销售文件,但仅农行、邮储、招商三家公布了代销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定期报告。
当养老理财产品发售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时,除了提高产品和市场的透明度,降低消费者获得信息的门槛,养老理财投顾的作用应该更加突出。
在养老理财投资者引导和帮助等养老投顾方面,姚惟佳等认为,除产品设计及投资策略方面的挖掘和创新以外,金融机构还可考虑在养老规划、养老金账户和投资者教育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售前和售后两端同时发力,形成以客户为导向、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体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大贪官夫妻”双双落马,两人分工合作疯狂敛财,妻子竟允许丈夫包养多名小三
外媒评WWDC:近10年苹果最重要软件更新,能不能挽救iPhone销量
Apple Vision Pro国行版6月14日开启预售 29999元起售
AMD 锐龙 9000 游戏性能表现如何?官方回应:与上一代 X3D 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