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新闻中心

优服务强园林景观设计公司监管防风险 金融“活水”支持实体经济

2024-06-1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回望2023年,多项涉及金融监管领域的机构改革落地,为金融工作带来新局面、新气象。监管引导下,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入实体经济,投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

  展望2024年,优化金融服务、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料构成金融工作底色。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的定向政策工具有望陆续出台;围绕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更多行业规范文件料蓄势待发;针对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更多方案举措呼之欲出。

  广西柳州,瑞浦赛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制造车间内,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快速运转,经过投料到涂布、卷绕、注液、包膜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后,一块块新能源动力被生产出来。

  瑞浦赛克财务总监李雪林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这家成立不足两年的年轻公司正在建设瑞浦赛克20GWh动力项目,投产后可实现电池电芯产能20GWh/年,兼顾生产动力电池电芯和储能电池电芯。

  电池生产的背后,是“看不见”的金融在默默支持。建设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在上述项目的45.42亿元总投资中,有30亿元来自借款,占比超六成。“我们工厂从建设到投产只花了9个月左右,超乎行业预期,能有这样的速度离不开背后的资金支持。”李雪林说,项目是7月中旬试产,目前处于产能爬坡期,达产后预计未来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2023年,金融机构将大量资源投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工商银行为例,截至9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7万亿元,同比增速超20%,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39%;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速45%;绿色领域贷款同比增速超30%园林景观设计公司。

  总的来看,今年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实现“量增、面扩、价降”。

  ——从“量”来看,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规模不断增长。人民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234.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从“面”来看,金融资源持续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截至三季度末,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2.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4.8万亿元,同比多增9754亿元。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融资余额增速超过30%。

  ——从“价”来看,贷款利率持续下行。作为贷款利率的“定价锚”,今年LPR延续下行走势,年内1年期LPR下行20个基点。“9月我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82%,创有统计以来的新低。”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磊近日表示。

  展望2024年,更多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工具值得期待。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对记者表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有望进一步调增,新的定向政策工具也有望陆续出台。

  违反高管准入管理相关规定、违规发放并购贷款收购保险公司股权、发放大量贷款代持本行不良、

  贷款资金用作归还本行理财融资……12月1日,开给中信银行的一张“天价”罚单被公开,罚单显示,该行总行及分支机构被罚没合计超2.2亿元,涉及56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

  当天,金融监管总局一次性公开22张罚单,合计罚金超3亿元。“天价”罚单显示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这样的态度在金融监管部门2023年的工作中一以贯之。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处罚银行机构2978家次,处罚责任人员5512人次,罚没合计63亿元,罚没金额已经远超去年全年。2022年,原银保监会共罚没银行机构28.99亿元。

  处罚升格体现了金融监管“长牙带刺”的决心。“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金融强监管、严监管的态势将进一步强化和深化,在此背景下,金融发展将更加规范有序。”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严格执法、敢于亮剑的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与时俱进完善监管规则,健全金融法治,陆续出台多个重磅文件园林景观设计公司。比如,《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明确信托“三分类”,成为信托业转型标志性文件;《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发布,为实施差异化监管打好基础;号称“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出台,推动银行强化风险管理能力。

  各类重磅文件出台对金融行业影响深远。以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为例,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田继敏认为其“将影响银行业未来至少十年的发展”,有利于促进银行资本节约,甚至推动银行业完善数据模型和信息系统,将数字化转型推向深度应用。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料继续出实招、见实效。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预计,在加快兜底监管机制要求下,围绕消除监管空白,将有更多行业规范文件出台。同时,随着央地监管机制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有望进一步加强,为更有效“强监管”奠定制度根基。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今年以来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关部门瞄准重点领域风险精准拆弹、攻坚克难,多项政策措施积极落地。

  看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山西、河南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筹建,辽宁农商银行获批开业,云南、辽宁、新疆多地先后推进省(自治区)内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年内超120家中小银行发生股权变更……通过兼并重组,中小金融机构经营与风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风险传染与扩散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遏制。

  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金融监管部门将“认房不认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稳妥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绝大部分贷款已调整到位;扎实落实“金融十六条”……近期,围绕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新政策仍不断出炉。从需求端看,上海、北京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调降房贷利率下限,促进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释放;从供给端看,“三个不低于”要求下,多家银行纷纷召开座谈会,对接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融资需求,加快推进已批复民营房企贷款落地。

  总体来看,防控风险各项举措成效正逐步显现。数据显示,二季度,高风险银行数量仅300余家,资产占全部银行的不到2%。截至三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展期余额同比增长183%,商业银行开立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余额同比增长80%。

  风险防控难以毕其功于一役。“下一步,重点是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点明,“推动‘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制定风险处置方案。”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透露,当前少数高风险机构相对集中的省份正在制定实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多渠道补充资本。

  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高瑞东认为,未来仍需通过各类金融工具支持房企解决短期现金流紧张问题;同时,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面对金融风险隐患,金融监管仍将上下求索。业内期待,金融业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大力度推进风险处置,进一步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风险水平,化险为夷、转危为机。

搜索